秋天的图画怎么画呢而且还是在小时候的(秋天的图画怎么画)
关于秋天的图画怎么画呢而且还是在小时候的,秋天的图画怎么画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2、遵循这一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语文教材的编写突现了这一特点,体现最为突出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那么在课例中如何体现呢?今天吴老师为我们执教了《秋天的图画》一文,请大家谈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从这节课说开去,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说说你对学科整合及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的理解。
4、 岳艾平: 今天,听了吴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给人最强烈的冲击是语文学习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只要赋予了孩子们学习的自由,他们就会插上飞翔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5、整节课吴老师以学生为主,用活动的形式展开,设计了唱秋、说秋、赏秋、品秋、画秋、赞秋、展秋等活动,活动使语文学习成为跨学科的综合,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6、在活动中,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走进了语文课,为学生学习生字、练习朗读服务,为语文学习增添趣味。
7、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词,小组里说自己的诗、自己思考、自主识字、同桌互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渠道在学习语文。
8、教师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师生在宽松的环境 中对话,孩子们显露出天真、自然、童真童趣的情境让人回味无穷。
9、 听完这节课,我回过头来看自己平时的教学,觉得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还体现的不够。
10、因为我总不放心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课本上的知识。
11、现在看来,六年级的学生也还是孩子,他们也需要在民主的讨论、愉快的合作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12、我应该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讨论,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吐他们的心声,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3、 总之,我的观点是,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寻求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赋予他们学习的自由,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的提高。
14、 主持人(刘雄利): 感谢岳老师精彩的开篇。
15、她的谦逊让她能由此及彼,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践能力,生成教育智慧,我想,岳老师的反思一定会促进她的成长。
16、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综合性学科,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
17、那么,吴老师今天的课是怎样渗透学科整合的呢? 张会琴: 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今天参加语文组关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研讨,使我受益匪浅。
18、我感到我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在座众多的同行都是我的支持者。
19、因为我们都已经认识到,要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各学科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兼顾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
20、吴老师今天在上课中就注意到了在课堂向学生渗透自然科学知识。
21、学生读到“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时,有个学生提问了:“老师,大雁为什么排成一个‘人’字?”吴老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用一年级学过的谜语启发学生:“不识字,把字排,秋天去,春天来。
22、”你们还见过大雁排成什么字?”学生一下子记起来了,“还排成‘一’字!”“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为了在飞翔中减少空气的阻力。
23、”吴老师的一句话犹如画龙点睛,把这一个科学知识巧妙地传授给了学生,相信在学生心中会产生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排成“人”字或“一”字能减少阻力呢?我想,这该是我用实验来引导孩子的探究的了。
24、在这一课中吴老师渗透自然科学知识还有一处。
25、老师让孩子们表达对秋的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说捡落叶做书签。
26、此时吴老师提醒他:最好找本厚书,别忘了夹几天就把树叶换个页码夹,相信你的书签会做得很漂亮。
27、 在语文课中渗透科学知识的课文还有很多,仅在这一册中就有《植物妈妈有办法》、《风娃娃》、《坐井观天》、《活化石》、《回声》、《三只白鹤》、《我是什么》、《太空生活趣事多》、《农业的变化真大》等课文,从编者的意图来看,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整合的,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科学知识,能使学生科学地对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在生活中养成重事实、讲科学的良好品性。
28、今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的综合性太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真算得上一部百科全书,太了不起了。
29、 主持人(刘雄利): 张老师太夸奖语文教师了,我代表全体语文教师谢谢你。
30、语文课中能渗透科学知识,在科学课中又何尝不能渗透语文学习呢?科学课培养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等,都是语文课上孩子们所最需要的呀!只有我们所有学科的老师都树立学科综合的观念,以往的分科主义现象才会逐渐消失,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31、 李梅霞: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
32、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我觉得其中很多课文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33、《秋天的图画》不就是一幅很美的秋景图吗?吴老师在把握课文时注重了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描绘秋天的美,并通过绘画这种美术手段让学生表达对秋的喜爱。
34、像吴老师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5、学生如果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对像《秋天的图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西湖的“绿”》这类写景状物的文章有独特的感受;学生如果有一颗会感受真善美的心灵,就一定会对《草船借箭》、《詹天佑》、《丰碑》、《军神》中的人物有深刻的印象,使这些人物成为学生成长的楷模。
36、所以,我认为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发展,让语文课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使他们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37、 作为一名艺术课程老师,我认为审美情感不仅仅是情感,它还包括对美的认识、评价和判断。
38、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某些真善美和假丑恶还难以鉴别,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语文老师就要从课文内容入手,品读分析,探索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精神境界;还能直接把课本中描绘的景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绘画表现出来。
39、在语文课中渗透美育,有课文内容作凭借,这是美术课所不能替代的,以审美的观点去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唤起学生情感,获得感知、认识、判断的能力,这是思想道德课程不能替代的。
40、所以,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整合是切合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
41、 借今天的机会,我呼吁大家:教会学生审美吧!让学生沐浴在真善美的光芒中,让这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主持人(刘雄利):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各科学习是相互联系的,过多地强调学科本位,人为地割裂知识的多种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性越来越强,学科综合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3、但是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她的综合性难道就是与其它学科简单的综合吗? 袁庆荣: 当然不仅仅是把语文和其它学科简单联系。
44、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45、由此可见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46、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次课改试用的语文教材是以整合的观念出现的,如《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就是这样的。
47、在教学时怎样体现教材的这种整合,让教材从多角度,以多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巧用教材、创新教材,实现对学习目标的整合。
48、吴老师今天对学习目标的整合就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49、8个会认的字与8个会写的字的学习是知识目标之一,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对勤劳人们的赞美是情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目标很好地揉合起来。
50、如识字时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时随时激发学生对秋的感情,悟读、品读贯穿始终。
51、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如踏雪无痕、自然流畅,于无心处见有心。
52、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体现教材的综合性,除了像吴老师这样以教材为依托,把学习目标整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必须把语文与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53、如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我利用学校周围都是菜地,孩子们大多是菜农孩子的优势,把学生领进蔬菜大棚和菜地去亲身感受菜园的无限风光,同时通过摸、看、闻、摘、挖等形式了解不同蔬菜的特点。
54、回到课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变得十分简单了,熟练地朗读又使识字变得轻松。
55、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习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他们理解课文的源泉。
56、像吴老师让学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学生有的用一首诗来表达,有的捡落叶做书签。
57、试想,学生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他们能用这种方式吗?所以,整合课程资源,展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储备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58、 主持人(刘雄利): 语文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语文教学也有其可遵循的规律。
59、袁老师的话启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以教材为依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我们还应该把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广阔的自然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60、其他教师对此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周梅: 听了吴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我感受很深,最值得我借鉴的是吴老师在课堂上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1、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罗万象、庞杂多样,学生一旦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无法领略语文的多彩。
62、课程标准关于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有“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识字、写字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63、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64、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65、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时时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性的语言与亲切平和的教态,都体现了教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度重视。
66、总之,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密切相连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愿意领略语文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的丰富内涵又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67、 主持人(刘雄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8、的确,保持高昂的兴趣,对学习语文这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9、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及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等。
70、那么老师们在教学具体的语文知识时是怎样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呢? 张利琼: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在我们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体现也很充分。
71、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语言实践联系起来,能使识字和语言发展形成双赢局面,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识字的兴趣较浓,巩固率也高。
72、今天,吴老师把学习汉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学习的难点,开动脑筋,想出独特的记忆字形的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借鉴。
73、如在识“梨”字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记:农利小学的“利”加上“木”就是“梨”;在识“勤、劳”时,学生说:“它们都有力,说明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74、的确,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感悟汉字规律,启迪智慧,识更多的字。
75、现在,我不再用机械的抄写解决学生出现错别字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来源、字的含义来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76、比如“辩、辨”的区别。
77、我先以“小学生让父母送到学校好不好”为话题,让学生们发表不同的看法。
78、在学生争论热烈的时候,我出示“辩”,突出中间的“讠”,你能说说辩与什么有关吗?启发学生说出“辩论”、“争辩”等词。
79、再出示“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件首饰,让学生判断真假。
80、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了解到“辨”中间的部分是判断,含义与“分辨”、“辨别”有关。
81、 总之,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的识字量大起来。
82、 主持人(刘雄利):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他独特、过人之处。
83、张老师的识字经就让人受益匪浅。
84、的确,新课程的实施给予了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今天组织论坛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反思自我的机会。
85、如果你对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或学科整合还有什么看法或经验,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86、 王荣华: 听了吴老师的课和各位同仁的发言,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整合,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87、刚才科学老师谈到吴老师在教学中涉及了科学知识,另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动手实践做书签等这些活动也是学科整合的显著标志。
88、但是我觉得吴老师在对科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之后,还应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比如可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查阅书籍、请教别人等,把这样一个宝贵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使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后得以延伸。
89、另外,我还认为学科整合和渗透并不等于语文本体的弱化,我们应该摆正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的位置关系,形成各学科的教学合力。
90、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不能为了这种形式而做秀。
91、比如,在一节课上你用跳、画、唱、演等很多种方式让学生活动,而这些活动与语文学习的内容联系不紧。
92、这样,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源,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93、如何既坚守语文本位,又适当进行学科整合呢?我把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94、我们六年级有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辨日》中,两小儿中一人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95、另一人的观点刚好相反。
96、在这反映出“近者热而远者凉”和“近大远小”这两个观点。
97、这两个观点谁对谁错,大圣人一时也无法判断,我们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98、我在教学时没有当堂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进行了简短的辩论,但没有下结论,而是把这个问题分解到了其他学科。
99、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自然老师和美术老师,请他们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
100、自然老师就给学生讲解了地球和太阳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太阳离我们地球到底有多远,用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说明事情的原由;美术老师则对学生讲解背景的不同、颜色深浅的不同、对比度不同等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来说明事情的原由。
101、所以进行学科的整合,我们还是应该多利用各科教师的教学合力,而不仅仅是说一个人成为多学科的综合者。
102、因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兴趣等都是不同的,“学术有专攻”,不可能一个人精通每一门学科。
103、哪怕你对其他学科也很了解,但多学科的课前准备也是很繁重的。
104、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假如学生问到其他学科的问题,我们可以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的兴趣或请相应学科的老师予以协助,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05、 主持人(刘雄利): 刚才,王老师就我们语文学科应该坚守语文本位,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合理进行学科整合谈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对此,我表示赞同。
106、的确,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教师以自由的翅膀,让我们在教育这片无垠的天地里尽情飞翔!也许我们今天的讨论还存在局限性,甚至还存在偏颇,但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以真诚面对学生、用智慧教育学生,我们的人生便融于教育之中了。
107、最后请学校黄校长为我们讨论做出点评。
108、 黄学兵: 多年来,我校一直充分运用“自修—反思”这一有效研修形式来提高教师素质。
109、实践表明:校本研修是一种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
110、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更坚信了这一点。
111、因为通过今天这种论坛形式,一个人的经验变成了大家的经验,一个人的困惑有了一个群体在思考、在探索,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就在这循环往复中不断更新与变革。
112、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人——教师来说,要完成人对人的塑造,就要求自身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个人品德修养等,并具有将这些知识、技能、品德延续、传承给学生的能力。
113、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两种能力都要不断更新,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114、因此,新型的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的。
115、要认识到现在的学校并不只是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学习者。
116、当前的课改,转变观念是首当其冲的,要通过学习促使观念转变。
117、语文组今天讨论的话题就很有实际意义,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科整合,语文再不是先前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
118、新课程不仅需要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还要与其他学科教师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19、今天,科学课、艺术课的老师的谈话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科之间融合能相互促进;我们还认识到语文学科也应突出自己学科特色,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学习目标上,体现三个维度,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合作;凸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把语文学习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神奇的大自然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习惯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以新的教育观、师生观走进语文,在大量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20、 最后,我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注重积累,不断反思,力争使自己与时俱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再上新的台阶,学校将不遗余力地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效研修环境,让大家乐于学习,学有所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