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诗意简介(示儿的诗意)
关于示儿的诗意简介,示儿的诗意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诗意: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4、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5、王者之师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6、《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 诗意: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9、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10、王者之师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11、这样我就放心啦!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是 明知道自己要死了,就不能享受世界的事物了, 古诗我就不说了,直接说诗意吧……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以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情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轻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12、带到南宋大军北伐告捷凯歌高唱的时候,你们在祭祀祖宗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13、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示儿》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陆游 作品体裁:诗七言绝句遗嘱诗 爱国诗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14、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5、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示儿:告诉儿子。
16、 元知:本来就知道。
17、 万事空:死去后,什么都不是你的,什么事都和你无关。
18、 但:只。
19、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
20、 同:统一。
21、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22、 北定:向北方平定。
23、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24、 乃:你 ;你的。
25、 无忘:不要忘记。
26、 翁:父亲。
27、编辑本段译文介绍 诗意: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28、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9、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30、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是陆游的绝笔诗。
31、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32、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33、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34、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35、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36、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37、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38、“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39、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40、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41、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42、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43、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44、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45、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46、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47、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48、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
49、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50、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其他评述陆诗,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
51、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5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3、”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声。
54、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55、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56、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
57、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
58、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59、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
60、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61、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62、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质”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
63、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
64、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
65、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66、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
67、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68、他们都是我国爱国主义诗人的典范,即使至今也令后人难以忘怀.。
69、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
70、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
71、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
72、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73、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74、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75、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
76、”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77、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78、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79、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诗人。
80、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