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计算机用那些作为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第一代计算机中的电子管,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稳定性和运算速度。在这一阶段,计算机的存储器技术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在第二代计算机中,主要使用的存储器类型包括磁芯存储器和磁鼓存储器。这些存储器相比早期的电子管存储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大的存储容量,为后续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第二代计算机常用的存储器总结
存储器类型 | 描述 | 特点 |
磁芯存储器 | 由小磁环(磁芯)组成,通过电流方向改变磁芯状态来存储数据 | 非易失性、稳定性高、可靠性强 |
磁鼓存储器 | 利用旋转的金属鼓表面进行数据存储,通过磁头读写 | 容量较大、访问速度较慢、主要用于辅助存储 |
二、详细说明
1. 磁芯存储器
磁芯存储器是第二代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主存储器之一。它由许多小型磁环构成,每个磁环可以表示一个二进制位(0或1)。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可以将数据写入或读出。这种存储方式具有非易失性,即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因此在当时的计算机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2. 磁鼓存储器
磁鼓存储器是一种早期的辅助存储设备,通常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它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旋转的金属鼓,表面涂有磁性材料。磁头在鼓表面移动,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虽然磁鼓的存取速度比磁芯慢,但它能够提供较大的存储容量,常用于存储大量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三、总结
第二代计算机在存储技术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磁芯存储器成为主流的主存储器,而磁鼓存储器则在辅助存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也为后来的半导体存储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